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

美國人的酗酒問題


在台灣的時候,我的周圍朋友不太喝酒,頂多就是吃飯聚餐的時候喝點啤酒。在歐洲的時候,人們吃飯,聊天,都會有一瓶紅酒或白酒在旁,喝酒就像是我們餐後都會來一份副餐一樣。在美國,酒精不只是一種餐後飲料,一種飲食文化,而是個社會問題。

美國人對於"喝酒"這件事,有很錯綜複雜的情緒。他們口口聲聲說,酒喝太多對身體不好,應該適量才對,但一方面又無法停止喝酒。喬治的家族中有幾個男性成員有酗酒的情形,喬治說他不知道為什麼有些美國人想要酗酒,但,他覺得低收入,低社會階級的人酗酒比較嚴重。

說酗酒是社會問題,倒不如說是心理問題。就如同"肥胖"一樣,很多人覺得肥胖是問題,但其實,肥胖是"結果",當人們逃避現實中的問題,"吃"就成為情緒的出口,因而導致肥胖。酗酒也是一樣,如果只是把酗酒當成社會問題,就無法真正改變"問題"。人們接觸酒精是因為他們想逃避現實,他們不快樂,卻不知道如何改變,就透過酒精來紓解壓力(或許毒品/抽煙也是相似的因果)。

有時候,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將自己的人生過得一塌糊塗。做不想做的事,抱怨家人,搞壞自己的健康,過不快樂的人生,最可怕的是,浪費生命。有些人可以每天坐在家裡看電視看一整天,或是盯著手機螢幕一整天。我最討厭聽到有人說閒到發慌,不知道做什麼。這社會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,當個一日志工也很有意義呀,出個門,幫忙撿個垃圾也不錯。但,他們只想坐在家裡,什麼也不想,什麼也不做,等吃飯等睡覺跟等死。

我真正體會到,人生沒有目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小時候,我們的作文中常常出現"我們要努力邁向人生目標"的句子,但,對於什麼是人生目標,要如何設定人生目標,卻是一無所知。當然,這就涉及到台灣教育常常是教一套做一套,學校老師也不一定知道啥是人生目標。美國的教育問題跟台灣教育問題又不同,但,家庭父母的教養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以身作則是身為父母很重要的原則,如果自己無法做到,又如何能要求孩子做到? 如果你整天待在家裡啥也不做,又怎能期待孩子為他自己的人生努力?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