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
二手Textbooks
跟商學院有關的任何花費都不容小覷,包括教科書。修六堂課,至少就有六本教科書,還不包括一疊厚厚的cases跟papers...。沒有一本書是低於CAD50元,也就是說,六本書加起來至少要CAD300,換算成台幣就超過10000元! 全部買新書無異於自殺行為,因此,有些網站提供二手買賣的服務。
York bookstore
可以查到每堂課老師用的書,同時也有提供二手買賣,但我的經驗是,必修課的教科書很快就賣掉了。
Tusbe
是多倫多學生二手教科書的買賣平台,也可以去找找看
Amazon.ca
也有二手書買賣,數量較多,有時價錢也會比較便宜,但因為賣家不是Amazon,所以每件東西都要加上運費,就不一定有便宜到。我的經驗是,8月22日下訂單,9月1日收到書。如果是買Amazon自家的商品,三天內就會收到,而且是UPS人員直接送到宿舍門口...不誇張,有人敲門的時候我還嚇一跳,沒想到一打開門是UPS送書來著...囧。Amazon還有一個專門是textbooks的平台,但我覺得書不夠多,有時會查不到自己要的書。
留學新生三件事-開戶 辦手機跟網路
說實在,這三件事我不知道哪一件最關鍵,如果沒戶頭,台灣的錢匯不過來,就等於自生自滅了...如果沒有手機,申請很多事情都很不方便,更不用說等於沒朋友了...沒有網路雖然不會死,但會很不方便到很想一頭撞死...
銀行戶頭是最早搞定的東西。我在多倫多的TD Bank開戶,帶齊資料到銀行跟行員說要開戶,就會有人幫助妳完成後續的東西。聽說為數不少多倫多的銀行都有中/韓語服務,造福那些完全不會說英文但是錢很多的客戶。開戶當天就拿到Debit card算是頗有人性的做法,不用每天帶著鉅款走來走去。
手機也是一個帶在身邊會忘記它的存在,但沒有也是件很麻煩的事。當初挑手機的時候,就買能夠在美加地區使用的手機,也因此,我來多倫多只有辦手機號碼,沒有另外買機子。透過朋友的推薦,我辦Chatr業者$25月費的plan。接跟打電話都是無上限,只是打電話只能打Ontario地區,如果我的朋友同學都在附近的話,倒也夠用。簡訊每個月可以發50封,第一個月我發了25封...總覺得之後大概會破表...@@
我買sim卡跟號碼開通是分兩次進行。我去加拿大專門賣3C的future shop(有點像台灣的燦坤)買sim卡,為啥不直接在現場開通呢,因為我忘了帶手機...囧...幸運的是,隔天跟另一個朋友見面,借用他的手機,直接跟電話客服人員開通手機號碼。這個plan不綁合約,也因此每個月會重新開始計算合約一次,算是比較麻煩一些,大概是這樣才比較便宜吧~
宿舍都有網路,但要另外申請,一個月大約是CAD30,網頁上可以查詢自己房間網路申請跟使用的情況,最主要的當然就是看帳單金額囉。以我為例,8月10日開始算,到9月2日就是CAD21.87。宿舍沒有Wireless,所以,要自己準備網路線,如果想創造無限網路的環境,那就要再加一個Routor。總的來說,一條網路線再加一個Routor,電腦就可以無線上網了。申請學校宿舍網路不難,網頁的PDF檔上有一步步的詳細說明。簡而言之,申請網路不是像台灣申請網路那樣,會有個技術人員到妳家安裝網路,這邊人工很貴,一切就是網路上進行,但這樣也好,就可以避免溝通不良的尷尬場面,只是就是要先找一個有網路的地方,在網路上註冊自己的電腦。大概等著幾個小時就可以使用網路了,很快地~
我在學校附近的Walmart買Routor,大多數人是買D-link,原本我也要買D-link,但無意間就看到另一個牌子Belkin,兩個規格一模一樣,但D牌要CAD30,B牌只要CAD20,店員說,如果是學生在宿舍使用,範圍不大,他會建議買B牌。二話不說,馬上決定!加上兩年保固跟13%的惡魔稅,total CAD30真的很划算。
銀行戶頭是最早搞定的東西。我在多倫多的TD Bank開戶,帶齊資料到銀行跟行員說要開戶,就會有人幫助妳完成後續的東西。聽說為數不少多倫多的銀行都有中/韓語服務,造福那些完全不會說英文但是錢很多的客戶。開戶當天就拿到Debit card算是頗有人性的做法,不用每天帶著鉅款走來走去。
手機也是一個帶在身邊會忘記它的存在,但沒有也是件很麻煩的事。當初挑手機的時候,就買能夠在美加地區使用的手機,也因此,我來多倫多只有辦手機號碼,沒有另外買機子。透過朋友的推薦,我辦Chatr業者$25月費的plan。接跟打電話都是無上限,只是打電話只能打Ontario地區,如果我的朋友同學都在附近的話,倒也夠用。簡訊每個月可以發50封,第一個月我發了25封...總覺得之後大概會破表...@@
我買sim卡跟號碼開通是分兩次進行。我去加拿大專門賣3C的future shop(有點像台灣的燦坤)買sim卡,為啥不直接在現場開通呢,因為我忘了帶手機...囧...幸運的是,隔天跟另一個朋友見面,借用他的手機,直接跟電話客服人員開通手機號碼。這個plan不綁合約,也因此每個月會重新開始計算合約一次,算是比較麻煩一些,大概是這樣才比較便宜吧~
宿舍都有網路,但要另外申請,一個月大約是CAD30,網頁上可以查詢自己房間網路申請跟使用的情況,最主要的當然就是看帳單金額囉。以我為例,8月10日開始算,到9月2日就是CAD21.87。宿舍沒有Wireless,所以,要自己準備網路線,如果想創造無限網路的環境,那就要再加一個Routor。總的來說,一條網路線再加一個Routor,電腦就可以無線上網了。申請學校宿舍網路不難,網頁的PDF檔上有一步步的詳細說明。簡而言之,申請網路不是像台灣申請網路那樣,會有個技術人員到妳家安裝網路,這邊人工很貴,一切就是網路上進行,但這樣也好,就可以避免溝通不良的尷尬場面,只是就是要先找一個有網路的地方,在網路上註冊自己的電腦。大概等著幾個小時就可以使用網路了,很快地~
我在學校附近的Walmart買Routor,大多數人是買D-link,原本我也要買D-link,但無意間就看到另一個牌子Belkin,兩個規格一模一樣,但D牌要CAD30,B牌只要CAD20,店員說,如果是學生在宿舍使用,範圍不大,他會建議買B牌。二話不說,馬上決定!加上兩年保固跟13%的惡魔稅,total CAD30真的很划算。
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
非正式會面日 @ Madison!
說到MBA少不了的就是一場又一場的social event啦
在整個學期開始之前,有幾位印度同學辦了一場pre Launch的聚會。在報名之後,仍然還不是很確定要參加,腦袋裡頭不知道要跟這些同學說些什麼,當然,也擔心自己會辭不達意,到最後淪落到角落當香菇...。總之,我還是參加了!
聚會地點在一家Downtown的pub,說實在,之前在Downtown閒晃很久也沒有去過pub(一個女生去pub不知道要幹嘛),聚會下午五點開始,但天還正亮,去pub喝酒很怪,我就東晃西晃7點多才到(一方面真的不想說三個小時的話,很累...)。那家pub很大,繞來繞去,總覺得每一桌都不像同學。終於,看到一群人身上貼著自己名字的名牌,That is it! 馬上過去打招呼,反正有人看到我疑惑的眼神,就會跟我說要怎麼做了。
總得來說,同學都是好人~~~大家都很nice。大概是MBA的關係,就算不知道要說啥,對方也都會表達出交談的熱情,努力找話題。一下子認識那麼多人,我腦袋當中能夠記得的名字不多,但交談的順序倒是還記得:印度人,印度人,中國人,中國人,加拿大人,越南人,印度人,印度人...現場烏鴉鴉一片都是印度同學,很難不遇到印度同學。遇到印度同學,我頭皮就發麻,他們的印式英文我實在聽不懂。有時他們批哩啪啦說完,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,只好再請他們說一次,還是聽不懂,我只好再請他們講慢一點。最後,我發現,跟快慢沒關係,是口音!不過,很神奇的是,兩個印度人彼此說英文倒是溝通無礙的。果然,聽力決定口說呀!
目前班上只有遇到一個台灣人,還是個IMBA。難道今年MBA只有我跟另一個台灣女生嗎?!其實,台灣人少,有好也有壞,好處就是強迫要跟不同文化的同學相處,會認識多一些人,此外,不容易形成小圈圈,壞處就是,很難有歸屬感,放眼望去,有些明明是黃皮膚的,也只會說英文。也因為這樣,常常同文同種就會不由自主聚在一起。
現場可以感覺到中國人一圈,白人/非印度人一圈,印度人好幾圈。有的人拿著自己的杯子到處串場,也有的人默默地站在一旁。或許,一下子認識太多人,也是需要休息一下的...
有人問我,會想家嗎?很奇怪的是,我很想我的兩個小姪女,沒能參與老二的週歲party,心裡頭有些小難過...對方安慰我,你會習慣這一切的...我也會想台灣的老朋友。來多倫多之後,就不停地認識新朋友,social場合中,nice to meet you說個沒完,報上自己的名字後,對方也報上名字,但在腦海中大概只能停留幾秒鐘的時間,因為,很快又有新的面孔,新的名字進來,沖刷掉上一個人的所有記憶。
這樣的聚會有沒有意義呢?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。因為,這樣的聚會能夠一下子瀏覽大量的人,再很快地篩選出之後會進一步交往的朋友,甚至,留下個Facebook或是手機,以待後續聯絡都是一種收穫。當我們到了一定年紀之後,好像心中自然就有一把尺,知道自己該在怎樣的人身上花多少時間。不適合的人真的不用勉強。當天遇到幾個有趣的人,不知道對方願不願意多認識我,隨緣吧!
在整個學期開始之前,有幾位印度同學辦了一場pre Launch的聚會。在報名之後,仍然還不是很確定要參加,腦袋裡頭不知道要跟這些同學說些什麼,當然,也擔心自己會辭不達意,到最後淪落到角落當香菇...。總之,我還是參加了!
聚會地點在一家Downtown的pub,說實在,之前在Downtown閒晃很久也沒有去過pub(一個女生去pub不知道要幹嘛),聚會下午五點開始,但天還正亮,去pub喝酒很怪,我就東晃西晃7點多才到(一方面真的不想說三個小時的話,很累...)。那家pub很大,繞來繞去,總覺得每一桌都不像同學。終於,看到一群人身上貼著自己名字的名牌,That is it! 馬上過去打招呼,反正有人看到我疑惑的眼神,就會跟我說要怎麼做了。
總得來說,同學都是好人~~~大家都很nice。大概是MBA的關係,就算不知道要說啥,對方也都會表達出交談的熱情,努力找話題。一下子認識那麼多人,我腦袋當中能夠記得的名字不多,但交談的順序倒是還記得:印度人,印度人,中國人,中國人,加拿大人,越南人,印度人,印度人...現場烏鴉鴉一片都是印度同學,很難不遇到印度同學。遇到印度同學,我頭皮就發麻,他們的印式英文我實在聽不懂。有時他們批哩啪啦說完,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,只好再請他們說一次,還是聽不懂,我只好再請他們講慢一點。最後,我發現,跟快慢沒關係,是口音!不過,很神奇的是,兩個印度人彼此說英文倒是溝通無礙的。果然,聽力決定口說呀!
目前班上只有遇到一個台灣人,還是個IMBA。難道今年MBA只有我跟另一個台灣女生嗎?!其實,台灣人少,有好也有壞,好處就是強迫要跟不同文化的同學相處,會認識多一些人,此外,不容易形成小圈圈,壞處就是,很難有歸屬感,放眼望去,有些明明是黃皮膚的,也只會說英文。也因為這樣,常常同文同種就會不由自主聚在一起。
現場可以感覺到中國人一圈,白人/非印度人一圈,印度人好幾圈。有的人拿著自己的杯子到處串場,也有的人默默地站在一旁。或許,一下子認識太多人,也是需要休息一下的...
有人問我,會想家嗎?很奇怪的是,我很想我的兩個小姪女,沒能參與老二的週歲party,心裡頭有些小難過...對方安慰我,你會習慣這一切的...我也會想台灣的老朋友。來多倫多之後,就不停地認識新朋友,social場合中,nice to meet you說個沒完,報上自己的名字後,對方也報上名字,但在腦海中大概只能停留幾秒鐘的時間,因為,很快又有新的面孔,新的名字進來,沖刷掉上一個人的所有記憶。
這樣的聚會有沒有意義呢?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。因為,這樣的聚會能夠一下子瀏覽大量的人,再很快地篩選出之後會進一步交往的朋友,甚至,留下個Facebook或是手機,以待後續聯絡都是一種收穫。當我們到了一定年紀之後,好像心中自然就有一把尺,知道自己該在怎樣的人身上花多少時間。不適合的人真的不用勉強。當天遇到幾個有趣的人,不知道對方願不願意多認識我,隨緣吧!
訂閱:
文章 (Atom)